网络舆情的监控及机制
一、网络舆情的功能和构成要素
(一)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
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空间中,围绕中介性社会事务(企业、商家、社会组织等)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,舆情主体对这些事件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。
(二)网络舆情的功能
1、反馈社会信息,形成现实社会影响力;
2、形成舆论监督,拓宽建言献策渠道;
3、出现信息宣传的不良导向,激化矛盾;
4、形成舆论压力,妨碍司法公证。
(三)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
1、网络舆情的主体
自媒体、意见领袖、管控主体、利益相关者
2、网络舆情的客体
新闻事件、热点事件、公共话题
3、网络舆情的本体
网络舆情本体就是网络舆情信息,是网络舆情主体针对某些议题、现象或事件,在网络空间表达的认知、情绪、态度和意见等具体内容。
4、网络舆情媒体
社交媒体(个人、政府、组织机构、企业等)
网络媒体(微博、知乎等)
传统媒体(新闻报刊等)
短视频(抖音等视频渠道)
资讯分发平台(各大小网站等)
5、网络舆情空间
舆论环境(微博、知乎、抖音等自媒体平台)
技术环境(移动手机)
噪音(比如政治事件上,出现明星八卦事情,进行原事件的转移)
二、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变机制
(一)传统媒体时代的舆情模式
(二)现阶段网络舆情的模式
1、舆情中心事件内容生产机制
网络舆论场:网络传播机构、网络传播个人
网络舆情的议程设置:“情”、“人”
2、扩散机制
3、意见形成机制
4、网络舆情效果产生
当舆情内容通过扩散,达到优势意见的形成,即舆情效果产生。
5、网络舆情的更替与消亡
网络舆情从开始到结束分为以下四阶段:
潜伏期--事件发生的前期,还未被发现;
爆发期--突然出现在人们视野,引发人讨论;
蔓延期:各自媒体平台疯狂转发;
消退期:爆出另一事件转移网民注意力,这时原事件舆论的声音逐渐淡化。
6、机制模型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穷的只剩可爱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.yeyewo.com/22
评论列表(0条)
这里空空如也~~